厦门日报:全国近500名小选手参加“传承杯”珠心算文化交流盛典

算盘轻拨,小手挥动,脑海里的算珠熟练地跳跃,最后变成一个个精准的运算结果。昨日,2019年“传承杯”珠心算文化交流盛典圆满举办,近500名小小少年分为高年级组、低年级组和学前组,同场进行珠心算竞技。最终,三个组别的冠军都花落来自福建的代表队,其中学前组冠军来自厦门代表队。

上午9时,62支代表队已就位佰翔酒店,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珠心算选手,年龄大多在5岁至13岁。赛程全天共分为听心算、闪电心算等多轮淘汰赛和PK赛,全程还采用珠心算无纸化APP比赛系统,现场大屏也实时显示出每位小选手的成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

【现场】

耳眼手脑齐动 胜负仅毫秒之差

“比赛开始!”指令一发出,前一秒还交头接耳的小朋友们立刻开始了运算。

竞争有多激烈?根据赛制,多轮成绩累加,未晋级的选手直接淘汰。这就意味着,每一轮都要求精准、快速,不单是算错会得零分,算慢了也影响到最终成绩和积分——顶尖的小选手往往准确率相近,最终拼的就是做题时间。因此,每一轮积分都精确到毫秒,排名胶着。

胜出有多难?三个组别需要分别进行听心算、闪电心算、加减乘除全能赛等多类型的回合战。要想进入最后的6强,起码要经过十轮以上的积分比拼。其中,最刺激的是闪电心算,5个三位数(或10个两位数)依次快速闪现在大屏和平板电脑上,选手几秒内就算出了答案——边看边算一气呵成,比敲计算器快得多,也没有倒回去的机会。

除了上述的全能型选手一决高下,还有为耐力型选手而设置的“马拉松挑战赛”。100个数字滚动出现,几分钟内,一口气算完,一着不慎便会影响到全盘。其中,算500个三位数字的超级“马拉松”,难度极大,昨日也遗憾地没有选手最终挑战成功。

【解密】

先把算盘打熟 再练习“数珠互译”

一大串飞速掠过眼前或耳畔的数字,小选手们不仅要“捕捉”,还要算术,这在常人眼里,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珠心算的原理,就是在脑海里打算盘。”尚沃教育晋江校区的总教练黄银行解释道,外行人看是数字,但选手们眼里,数字就是算珠,运算的过程就是在脑海里飞速拨算珠,最后再输出数字。

黄银行告诉记者,要想成为不错的珠心算选手,首先要把算盘打熟,这需要一年左右的刻苦练习;接着就是关键的“数珠互译”,即数字和算珠互相转换运算,这需要每天1个小时以上、为期2年左右的操练,“除了做专项练习,每天也要摸打算盘。”例如11岁的蔡淅镔已练习5年,他今年的目标中,就包括15个七位数的看心算。记者得知,他并非天资优秀,刚开始训练的两三年里,成绩一直徘徊在省赛的尾巴,但如今厚积薄发,已是特训班里的佼佼者。

此外,训练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也是重点,边跳绳边听算、左右两人分别同时出不同题目的“双算”等,都是教练们常用的训练方法。在选好苗子时,黄银行也会特别留意准确率高的孩子,由稳到快地进阶。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张铮

来源:http://epaper.xmnn.cn/xmrb/20190809/201908/t20190809_5300748.htm

版面下载:

在脑海中打算盘 比敲计算器还快.pdf


姓名  
手机  
邮箱
咨询问题  
详细内容
验证码
珠心算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