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三、近年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珠算珠心算科研理论研究机制。中珠协长期重视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工作,坚持科研优先发展战略,依托国家重点科研团体、重点实验室,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确实把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作为项目的龙头来抓,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潍坊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合作。


二是定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工作机制。2016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中珠协作为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主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报项目的传承保护情况。报告重点阐述了中国珠算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促进项目发展所做的工作,项目存续力和当前面临的风险,项目双边、次区域、区域和国际层面开展的交流合作。


三是坚持以比赛带动普及机制。中珠协和台湾省商业会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珠算通信赛每年举办一次,在各地方珠算心算协会的广泛发动和积极组织下,今年参赛人数达21.2万人次,比上届增加2.9万人。据统计,27届海峡两岸通信赛参赛总人数累计已经达到约 684.7万人。另外,全国少数民族珠心算比赛按惯例每两年举办一次,各参赛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大大促进了民族地区珠算珠心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申请专项保护经费机制。自2014年开始,中珠协每年向文化和旅游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保护经费面向全国,专款专用。

五是建立中央与地方、公办与民办联动的保护传承机制。中珠协通过会员多的优势,利用多种途径对中国珠算项目进行传承保护。今年7月,中珠协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又吸收在全国影响了最大的4家珠心算民营教育机构加入中珠协会员,进一步扩大了中珠协组织机构,为中国珠算的传承保护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同时中珠协秘书处也充分利用与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秘书处合署办公的便利条件,积极推进中国珠算向全世界范围的推广与传播。


四、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实施的效果


自中国珠算申遗成功后,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共同关心指导下,中国珠算非遗项目得到了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

首先是受众范围更加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接受珠算珠心算教育的中小学生大约有200万人以上。以江苏省、吉林省为例,江苏省珠协积极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倍增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自2017年9月起,进一步扩大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评审通过了全省第二批120余所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这样全省参与珠心算教学与实验的小学共计240余所。2018年,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江苏省珠算协会编著的《珠心算》教材1-6册,获得江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这是全国第一套经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审定机构审核通过的珠心算教材。

吉林省珠协促进珠心算普及教育不断发展。吉林全省的珠心算普及教育工作,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五年来全省共新增普及人数111,125人,其中小学生60,571人,幼儿50,554人。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仅省珠协投入传承珠算文化,普及珠心算教育,促进珠心算水平提高等方面的资金达400万元。

其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形式上大胆创新。例如:上海市珠协着力构建珠算珠心算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拓展珠算服务社会功能,以益智健脑为目的的老年珠算珠心算课程红红火火,发展到2016年珠算巡讲走进17个居民社区,受众人数800人;珠算课程已推广到6家居委会,4家养老院。2017年中珠协授予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学校“珠算珠心算老年教学实践基地”称号。

第三是保护群体不断扩大。随着珠算珠心算的影响日益扩大,当前民营珠心算教育机构发展迅猛,影响广泛,已经成为推动珠算珠心算传承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中珠协第九届理事会就吸纳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珠心算教育机构作为会员单位形成共识。中珠协增加民营教育机构成分,不仅有利于形成更广泛的社会氛围,也有利于对民营珠心算教育机构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

最后是珠算博物馆发挥作用明显。中国珠算博物馆馆藏珠算文物史料13000多件,四年来共接待观众达4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近15万人次,外宾近万人次;博物馆与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运筹千秋——中国珠算文化海外巡展”,在我国部分驻外使馆轮流展出,很好地传播了中国珠算文化。此外,山东枣庄珠算博物馆、山西乔家大院珠算博物馆等也都在传承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6条记录/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姓名  
手机  
邮箱
咨询问题  
详细内容
验证码
珠算协会  程北平  珠算申遗